中国科学报专访中科闻歌董事长王磊:在数据智能赛道上找准定位
创业3年多,研究10余载,融资超亿元……中科闻歌是一家孵化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、专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初创企业,从年初紧急开发7×24小时疫情动态直播系统,到不久前完成新一轮2亿元人民币的融资,中科闻歌在这一年里实现了逆势增长。
12月16日,《中国科学报》专访了中科闻歌创始人王磊,请他来谈谈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落地转化的心路历程,以及中科闻歌如何在数据智能赛道上找准定位,将技术与领域深入结合以满足客户需求。
一、角色转变背后的成长
《中国科学报》:从实验室到企业,从研究人员到管理人员,中科闻歌创始团队经历了哪些成长和收获?
王磊:中科闻歌创始团队来自中科院自动化所互联网大数据研究中心,如果说我们在研究所专注于科研工作,那么创业以来最大的成长就是将技术与市场对接,并促成产品落地。
从科研人员到创业者的转变过程让我发现,实验室里高大上的技术客户未必会买单,企业要做的是了解客户需求,为客户找到价值点。2017年,中科闻歌成立,希望将实验室研究多年的技术成果推向市场,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。
二、产品生态背后的积累
《中国科学报》:你认为中科闻歌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什么?还有哪些不足?应该如何改进?
王磊:核心技术是中科闻歌最大的竞争优势。我们在大数据和数据智能领域已经有10多年的技术积累,如今我们正在将前期积累的技术定位到具体的应用赛道,为客户提供多语言、跨模态和深度认知智能的大数据系统、服务与解决方案。
在此基础上,中科闻歌打造了“天湖”海量数据超级智算平台、“闻海”全球媒体数据云、“红旗”智媒体云和“闻思”咨询报告服务的产品生态体系,拥有存储规模PB级全球媒体数据平台,服务千余家政府和企业客户。
中科闻歌产品体系
中科闻歌成立时间短,队伍年轻,缺乏经验。课题组的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企业管理,管理一家几百人的公司是一门课程,我们需要从头学习,希望打造数字化企业。
《中国科学报》:目前中科闻歌的产品布局是否能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?未来还将有哪些新的产品问世?
王磊:11月28日,中科闻歌参与建设的省级融媒体中心指挥平台——云南省媒体融合指挥平台在昆明上线,该平台建立了中央-省-州(市)-县(市区)四级联动的信息传播通路,运用融媒体技术实现了云南各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数据共通、资源共享。
云南省媒体融合指挥大屏
中科闻歌成立之初的的市场定位是瞄准泛媒体行业,面向中央和地方媒体推广成熟的媒体大数据产品,同时辐射对媒体内容、传播影响有需求的政府和企业市场。这些年过去了,中科闻歌坚持深耕和挖掘数据智能分析,在大数据智能、智能媒体、金融科技、智慧城市和公共健康大数据等多个行业形成了良好规模化效应,未来的产品也将诞生在这些领域。
三、逆势增长背后的思考
《中国科学报》:今年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年,中科闻歌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,为什么为出现这样的情况?
王磊:疫情确实让一些企业面临着困境,也考验了中科闻歌。我们在1月下旬成立专项小组,为政府、媒体和公众提供疫情信息服务、舆情分析和疫情预测全方位的数据服务和智力支撑。
中科闻歌全球疫情监测平台
成立以来,中科闻歌都保持了200%~300%的业绩增长,2020年按计划增速也在200%以上。然而,上半年还是受到一些影响,下半年我们迎头赶上,目前来看基本可以完成计划的业绩增长。
《中国科学报》:在中科闻歌的发展历程中,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?如何解决?
王磊:最大困难是转变思维。
以前在研究所做科研,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做到理论创新,将成果以论文形式或者重大项目来呈现。而今在企业里,我们必须给股东和投资人创造经济价值,从产品的市场定位到如何吸引目标群体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,所以说我们在摸索一套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体系,不仅需要做好研究,还需要做好市场和服务,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和团队。
《中国科学报》:您认为当前中科闻歌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?
王磊:如今的后疫情时代,给我们的发展带了机遇,我们的技术可以为地方的防疫提供支撑,同时我们的大数据平台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。不久前,中科闻歌先后中标深圳市龙华区防疫跟踪管控项目和深圳市税务局“智慧稽查”——智慧税务中台软件开发服务项目。
智慧税务中台架构
其中,深圳市龙华区防疫跟踪管控项目项目也是龙华区全区一体的“防疫大脑”,将实现防疫工作的智能化、移动化和标准化,提升防疫工作的效率,保障龙华区复工复产的安全平稳推进。智慧税务中台软件开发服务项目将以税务大数据平台为基础,打造智慧中台建设方案,提升数据分析利用的支撑能力,加强人工智能与业务的深度融合,满足智慧税务多场景应用需求。
当然,中科闻歌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。比如,在数据智能赛道上,我们还需要深耕技术和用户,进一步突破信息化迈向智能化的关键技术,才能保持领先。